云南接壤的洋?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锤,与西藏,四川,广西,贵州相邻,与印度,老挝,越南,泰国等国相邻,是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边贸口岸。省会位于滇中的昆明市。全省共有昆明,昭通,曲靖,蒙自,文山,玉溪,普洱,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宏,保山,临沧,等16个地州市。是典型的内陆省,没有接壤的洋。
名记报道:体育总局担心U21踢不好,因此强行要求不直播曲靖四国赛。对此你怎么看?
我觉得国足可以搞上两三个队,互相踢,谁赢了谁上,输的队伍里面最多只能有1到2个人进主队。然后对外比赛每次踢完对每个球员评分,末位淘汰,一场淘汰个1-3人,这些人就知道厉害了。至于那些伤病的,直接拿掉就行了,别让他赖着不走,真的要证明自己,等伤好了再说。
其实这就是害怕了,因为很多体育迷对于中国足球都深深的烙上了印,国足现在成为了所有人都在调侃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最近国足的比赛当中他们的发挥表现实在是令球迷气氛。
体育总局强行要求不直播曲靖四国赛
最近名记丰臻爆出曲靖四国赛因为体育总局怕国足们踢不好而强烈要求不直播。这句话一出也是引起了很多球迷的反响和讨论。很多球迷认为体育总局做这件事情非常照顾有些球迷的心情,认为体育总局很有自知之明,他们害怕出丑,很明显最近每次国足一输球那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就会接踵而至。
国足队究竟能到什么程度
最近国足接连的失利,从亚运会淘汰赛被沙特灌进4个进球,到0-1输给卡塔尔国足们在场上那种散漫的态度,后防线的漫不经心,不得不让球迷们再次响起了解散国足的口号,我们也是不禁有一个疑问,国足究竟还能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本以为亚洲足球踢不过韩国日本实属正常,伊朗沙特还可以接受,但是泰国,阿联酋,马来西亚我们碰谁都可以输究竟是为什么?
可能是怕出丑,顶不住压力
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欲盖拟彰,他们害怕顶不住舆论的压力。其实他们都错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过去了,国足输给什么样的球队我们不都是习以为常了么。
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依然看不到希望,像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你不能因为一次禁播,以后都不播了吧,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输球原因很简单,在场上跑都懒得跑,等球来被对方抢断,后场低级的解围球失误,最基本的倒脚有时候都让球迷们提心吊胆。
这种不治本的做法不想多说什么,丑?究竟是球员场上的表现丑,还是“你们”怕出丑,还是不要骗自己的好。
一,为什么来曲靖就不播了,和曲靖有仇吗?
二,不想为曲靖宣传宣传吗?
三,曲靖那里做不好吗?
四,只是这次不播还是以后都不播了吗?
五,亿众关注,收藏得了一时收藏得了永远吗?
六,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嘛!
七,收起来就会出成绩吗?
八,只有什么都不怕,不屈不挠,拿出成绩来才是王道;
九,支持到永远,不泄气。
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七个夫人中有一个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在《鹿鼎记》中这个云南沐王府还是颇有一番实力的:一度派人混进皇宫刺杀清朝的康熙皇帝,还和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讨论过明朝皇室的正统问题。在金庸先生的***中很多帮派都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天地会就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陈近南也是实有其人的。至于这个云南沐王府其实也是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的,那么这个沐王府究竟是何来历呢?
沐王府的开山鼻祖是沐英。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与此同时他和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早年经历——他们都出生于贫寒之家。在沐英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这对母子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只得四处流浪,沐英的母亲就在逃难的路上死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沐英一路流浪到濠州城,这时已起兵的朱元璋在偶然间遇到了流浪至此的沐英,也许是相似的出身经历使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把小沐英养在自己身边,从此以后沐英就认朱元璋为义父,认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义母,他的名字也一度改为朱英。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这年十二岁的朱英第一次随军出征,不过此战他并未立下战功,更多的时候是随侍在朱元璋身边。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岁的朱英开始独当一面担当军事要职:朱元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负责镇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又被提拔为镇守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的指挥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取福建的战役中朱英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战之后朱元璋命朱英恢复沐姓,移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这一时期的北元***不仅控制着蒙古故地之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奉大元正朔,与此同时北元同高丽、畏兀儿等藩属仍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1369年徐达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奔和林,明军平定陕甘地区。随后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转向云南地区,事实上这一地区的情况比陕甘要更为复杂: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叛服不定。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取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的策略才暂时将这一地区平定下来。到了唐代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部族,合称六诏。***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开创了统一的南诏***。南诏统一之后和唐朝的关系几度出现反复波折:公元830年1月2日南诏军队攻破成都,掳掠了五万人。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南诏把战火燃遍唐朝的西南国土,一度成为除吐蕃之外令唐朝头疼的又一大边患。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9年“大长和”国被大天兴国取代,次年大天兴国又被大义宁国所取代,直到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才使云南地区重新恢复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大理入贡宋朝,宋与大理以大渡河划界而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服了云南的大理***。
蒙古人征服云南后对这里的治理模式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元朝设置了云南行省,但相比其他行省而言:云南行省几乎没下设府县,也就是说云南行省几乎没有深入地方的下级行政机构,那么云南行省是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的呢?原来元朝中央***几乎不向云南地区委派地方行政官吏,而是任命云南地区原来的地方部族首领治理当地,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土司制度。与此同时元朝册封藩王率军镇守云南,以保持对地方土司的威慑。朱元璋驱逐元顺帝时镇守云南的蒙古藩王就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在征服大理后并没消灭大理段氏家族,而是封其为世袭大理总管,从而利用段氏的余威治理云南。朱元璋要平定云南就必须打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及臣服于他的段氏家族、地方土司等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终于开始了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明军一鼓作气趁势消灭了段氏割据***,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云南得以平定。
尽管云南得以平定,但朱元璋很快又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来:云南扼守西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开发程度较低。云南当地的土司***尽管臣服于明朝,然而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下实际成为了半割据***,鉴于这一地区复杂的局势有必要委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重臣镇守于此。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委派其他大臣前去不免使朱元璋担心他们与当地土司勾结渐成割据势力;如果委派自己的子侄的话,试问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龙孙们谁愿去当时基本还属于蛮荒之地的云南受苦呢?沐英在名分上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血缘上与朱氏皇族毕竟不同,由他以藩王之名代天子镇守云南最为合适。沐英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与此同时他始终尽忠职守为大明王朝驻边,对朝中事务几乎从不参与,以免触犯忌讳、招人忌惮。
事实上在明军平定云南后当地土司的势力仍很强大,沐英及其后人一直作为明王朝经略云南的干城,每当有土司叛乱之时沐氏家族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早在1312年傣族先民就在今天的云南西南部、缅甸中北部建立了麓川国。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麓川首领思伦法将元朝所赐印信交于明朝,于是明朝册封思伦法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世袭宣慰使,麓川由此成为明朝治下的土司***,但独立性仍相当强。洪武二十一年(1388)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伦发举兵30万(号称)反明,奉朱元璋之命镇守云南的平西侯沐英即刻挑选3万精骑前往平叛。明军的战马一见到思伦发的象兵就吓得四处打转。在这样的情形下沐英想到了利用明军的火器优势,不过此时明军的火器有一个缺陷:打一发之后需要花相对较长的时间填充火药,还没等***装填完毕也许敌人就已冲到眼前了。沐英针对这一缺陷命令部队将火铳、神机箭分置三行,第一行发射完毕就自动退下装填***,第二行则前进射击,第二行射击完毕再退下装填***,第三行前进射击,等第三行设计完毕时之前的第一行已装填好***,如此循环往复。此战沐英斩首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头战象。
沐英不仅以武力为明王朝镇守云南,同时也为明王朝治理经略云南:沐英招引外省百姓来云南屯田,一时间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大滇池,兴修水利;招引商人来云南,运进米谷、布匹和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沐英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沐英增设府学、州学、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每个月赐给饮食,每年赐给衣服。他本人也经常读书,手不释卷,工作闲暇之余就找儒生讲说经史。1392年沐英在皇太子朱标死后不久也身故了,然而正是沐英的身故使沐氏家族得以避开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与各位叔父之间的矛盾。沐英为沐氏家族留下一条祖训:“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整个有明一代沐氏家族的子孙中尽管才干良莠不齐,但都能秉承这一祖训——竭忠尽智为大明王朝守边,与此同时竭力使自己置身于朝中政务之外。甚至直到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后沐家还在西南地区坚持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1658年沐王府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让沐家的男丁全部入赘当地土司家族,以此为家族留下血脉香火,而他自己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1661年8月13日缅甸国王在吴三桂的军事威胁下抓捕了永历帝君臣,沐天波在夺刀自卫并杀死九名缅甸士兵后被害。
谈到沐氏家族驻守云南,这就要追溯到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的那些事了。公元前1381年,朱元璋命蓝玉、沐英、傅友德率领明军收复云南,这场战争最终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但问题来了,云南位处大明边疆而且局势复杂,必须要一位既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来驻守,那么谁可堪大任呢?
沐英!朱元璋毫不犹豫的想到了他。沐英是何许人呢?为何朱元璋放心让他留守云南呢?沐英还真有点背景,他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不是亲儿子是养子。当年沐英流离失所,很小的时候爹妈就离开了人世,八岁时那年朱元璋看他可怜,有点像小时候的自己,于是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沐英从小在朱元璋的教导下成长起来,并且功勋卓著而且人品不错,对朱元璋是绝对的忠诚,毕竟朱元璋一直拿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如此看来,沐英留守云南也合情合理。
沐氏家族永镇云南世袭当然是朱元璋的意思了,一方面是对沐家的恩赐,另一方面也找不出比沐家更合适的人了。沐家也没让老朱失望,一直忠心耿耿的为大明驻守边疆,当明朝走下坡路的时候,西南少数民族及外国势力袭扰云南,是沐家一直稳定西南局势,保证了边境安宁与云南的良好发展。沐氏家族在明朝的地位有些特殊,沐家的执政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藩王、土司或流官,却同时兼有诸侯、藩王、士司和流官的某些特点和权益。但尽管如此,沐家还是与大明王朝荣辱与共二百余年,南明灭亡后,沐家随明朝一道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可敬!可叹!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轩若,欢迎关注互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gepu.com/post/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