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古军队为什么那么强大,蒙古国都有什么装备?
说到古代蒙古军队就是四个字概括——“蒙古铁骑”。铁骑就是古代蒙古军队的最重要装备,也是蒙古士兵战无不胜的根本。
▲蒙古铁骑
蒙古士兵数量并不多,但装备大量马匹,而且是每人多匹。受限于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骑兵相比较步兵能快速集结投入战斗,机动力强,用现在的话说叫远程战略投送能力强大。
在古代蒙古士兵与敌军作战中,往往一个蒙古士兵携带多匹战马轮换乘骑,对敌进行快速突击。在单位时间内蒙古铁骑可以投入更多优势兵力战斗。而他们的对手往往又以步兵为主,机动力、战斗力较差。面对蒙古骑兵只有挨宰的份。
同时蒙古士兵是亦民亦兵,每个士兵都从小长在马背上,并有熟练的弓箭技能。单兵作战能力远高于他国。
▲善于骑射的蒙古士兵
蒙古大军外出作战时,一边放牧一边行军,不需要携带大量物资。反观他国就需要大量淄重运输,机动力进一步变差,而且需要对物资进行分兵把守。与蒙古士兵作战往往被分割包围,个个消灭。
▲边放牧边行军的蒙古铁骑
同时蒙古铁骑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作战意志高昂。并且蒙古军队善于学习利用俘虏敌人为其服务,制做作战攻城工具。
但蒙古铁骑也有弊端,就是面对有坚固城墙防守的城池,铁骑发挥不出作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客观原因: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周边环境群雄势力环抱(金朝、辽国、西夏、宋朝),使得游牧生活离不开战争的锤炼。骑马和射箭成为日常生活或生产能力的必需品,也使得后勤保障体系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战场过程中经常使用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混合模式,使得敌方阵营摸不着头脑,总是被蒙古军队牵着走,欧洲军团被动挨打的局面较多,蒙古人还善于打水战(南宋灭亡原因之一)
主观原因: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教派融入程度较高,军队纪律严明程度也高,在战场过程中不断地抢占先机或人才的利用,大汗经常利用从竞争对手那里学来的新技术和新武器来加强自己的军队,积极借鉴经验。“以战养战”的战略能力,使得骑兵优势明显提高。重骑兵与轻骑兵的互相之间的调度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作战时***用小股骑兵或敢死队试探,然后***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
***、20毫米口径火炮、单眼火铳、地雷,当时中国已经进入火器时代。
第一,条顿骑士团是被大炮轰垮的,不是蒙古骑兵战术,更不是快马弯刀。
第二,蒙古大军之所以先攻打西方后攻宋,原因是宋也进入火器时代,不好打。
第三,西夷史书刻意隐瞒这一段,是不想让人知道他们当时还是部落时代。蒙古人让他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蒙古军队是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纪律极其严格的军队。他们的规模通常比敌手要小。最大规模的一支军队是征服波斯的那支,人数不到24万;而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欧洲地区的军队从未超过15万。
由此可知,蒙古军队取得胜利依靠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精锐而又特殊的装备也是单兵作战质量的保证。
1、防具
典型的蒙古军队中大约有40%是重骑兵,他们头戴当时中国和拜占庭士兵常用的简易头盔,全身披着皮质盔甲,这些甲胄由鱼鳞状小片组成,每片都上漆以免被雨淋损坏。虽然这些皮革装甲不如欧洲重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保护性强,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也不会像铁质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而另外60%的轻骑兵,除了戴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主要是因为轻骑兵的任务是侦查、掩护,以及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及跟踪追击,并不需要和敌方军队刚正面。所以他们放弃了防护能力同时,拥有了极强的机动性。
蒙古士兵里面习惯穿丝绸内衣,当然目的绝不是为了舒适。数层丝绸制成的内衣质地相当坚韧,远距离射来的箭矢穿透皮质战袍以后,往往无法继续穿透内衣。近距离的箭矢穿透丝绸内衣时,箭镞会被丝绸包裹着进入人体,这样丝绸包裹的箭镞可以轻易取出,同时箭镞上如果涂抹毒液或有倒钩,都无法发挥作用,使得蒙古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率大大低于其他军队。
2、近战武器
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轻骑兵和重骑兵一样,也有一柄短弯刀或狼牙棒。此外他们还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他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胜防的。
3、远程武器
前面提到轻骑兵主要任务中有一条是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所以他们的主要兵器就是弓。蒙古轻骑兵的弓是一种很大的弓,至少需大约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比英格兰长弓还重。射程远,射击距离大约为200到300码左右。他们身带两种箭,一种比较轻,箭头小而锐利,用于远射;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在重骑兵冲锋瓦解了敌军战线后,轻骑兵便依靠机动性和强力的远程火力,进行追击和歼灭敌人。
4、马匹
蒙古人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和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跨越障碍能力也是远远不及。但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它们还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韧性极强的蒙古马,也是蒙古军团纵横欧亚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符合自身作战特点的这些装备,加上严格的部队纪律和强悍的个人素质,便造就了强大的蒙古军团。
蒙古骑兵征战均依赖于马匹,战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因此蒙古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骑兵善长射箭,马刀锋利。
在长期的生活和战争中,蒙古骑兵积累了丰富的驯养马匹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违者重罚,这样就让他们的马匹永远矫健雄壮,才能让成
吉思汗东征西战,雄跨欧亚。
苗族是蚩尤后代这点是苗族自封的还是汉族附会的,或者是汉族附会后反影响苗族的?
苗族是蚩尤后代应该是口口相传的,并不是谁封的,对于蚩尤这种神话中的人,只能按神话故事所在区域去理解,蚩尤的坐骑食铁兽传说是熊猫,熊猫的分布区域就是四川,但作为神仙级别的人物,活动区域又不能太小,所以把云贵川都算是蚩尤的活动区域,三国的时候刘备入蜀,可以理解为民族融合过,神仙的后代不应该被凡人同化,所以就剩下苗族可以承载蚩尤后裔的角色了。
哈哈,我就知道神州大地上所有的人都是炎黄子孙,什么这个族那个族的,都是历史上权贵阶层争夺霸权所利用的产物而已,只有中国***才团结起各族人民平等和谐振兴我中华。
对于苗族是否为蚩尤后裔这点,其实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从科学角度,蚩尤Y染色体属于O3系列,与黄帝,炎帝一样,蚩尤是伏羲氏族后人,炎黄Y染色体也属于O3系列,只是黄帝,炎帝和蚩尤Y染色体的O3支系不同而已。因此炎黄,蚩尤同为华夏族***文始祖。苗族Y染色体基因为O2系列,从这点来说,基因上无直接血缘关系。当然如果再上溯,可能也能找到分支时的共祖,从基因科学角度我们目前能够获取的信息便是如此。
其次从历史角度,蚩尤是东夷集团和九黎部落首领,涿鹿之战时,蚩尤联合了诸多部族,包括长江流域的三苗,南蛮部族。蚩尤战败之后,一部分融入了炎黄部落,一部分不愿臣服的则选择南下迁徙,从而也开始了最初华夏大地各民族融合。蚩尤被尊奉为战神,也是三苗九黎的精神领袖,对于三苗尊蚩尤为初祖,这也是合理的。
再次从文化角度,涿鹿之战实为华夏族内部的战争,蚩尤整合三苗九黎说明苗族先民很早就与汉族先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区域。而苗族至今仍尊蚩尤,从人种,文化等方面,苗族亦为同胞兄弟。虽然,族群分支时间较长一点,毕竟都在同一片大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对于56个民族,我们要共同进退,文明的发展,中道合理才是正确方式。
因此,题主用“附会”这个词本身就很牵强,用现有已知的知识去判断历史存在并与汉族先民共存繁衍至今的现实是不恰当的,附会一词强调相关及其意义,从这点上来说,存在用词不当,同时现有的知识本身也是局限的,何况即使用现有的知识所有人类都能上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蚩尤肯定是汉族祖先,也可能是苗族的祖先,但是都是我们共同尊崇的先祖,现实大于任何分析判断。
在有文字出现以前,所有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的故事,俗称“传说”;苗族的历史当然也不例外;究竟苗族的远祖是谁?他们来自何方?至今为止仍然还是一个谜。
至于说苗族祖先是否是“蚩尤”,这只不过是传说,可信度不高;但是,苗族确实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这是史书上有明文记载的。
苗族是有自己语言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语言学及的划分,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有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区。
简单说,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黄帝炎帝蚩尤等等的存在,即使说现在的汉族与上述哪一位先人有血缘关系也是不可信的,你有黄帝炎帝蚩尤们的DNA吗?
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文化多起源的问题;苗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它的起源代表着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我想这一点应该可以达成共识。
苗族现在的集中居住地在哪里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确切的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还有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方。
他们从哪里来的呢?
历史学家和人口学家认为,有五次大迁徙,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民族生活聚集区。
第一次,时间是远古时代。苗族先民们从发源地,今天的四川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流域沿着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南岸的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的达到江汉平原。(史书记载的“荆蛮、苗蛮”)
第二次,就是传说中的被打败后蚩尤的后代(史称九黎)的南迁,大约是黄帝时期;
第三次,九黎被打败后,继续南迁,建立了“三苗”联盟;时间大约是从黄帝到唐尧时期;
第四次,又是一次混战之后,败下阵来的“三苗”联盟继续向南向西,还有的向东迁徙;这一时期大约在夏禹之际;
最后一次大迁徙发生在周朝,史称“回归迁徙”;被打得四处躲避灾祸的苗族先民又卷土重来纷纷从各地回到了最开始的居住地,一直延续到现在。
此外,史书上将中原地区东部的为“夷”,北部民族为“狄”;西部为“戎”;南方的少数民族为“蛮”;这种划分“你我”的方法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苗族作为一个古老苗族的存在,尽管无法证明他们是否是蚩尤的后代。
历史研究,大胆设问,小心求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随着考古的发现,科学家深入的分析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gepu.com/post/2543.html